王健林旗下万达网科员工遭集体裁员,超千人已接到通知,你怎么看
临近年底,企业都忙着抓紧时间冲刺年终业绩,而备受王健林期待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却被曝出解散部门,辞退员工的新消息。这几天事态又进一步扩大,有消息称,万达网科已开始大规模裁员,员工数量将从6000名缩减至300名,裁员率高达95%。
目前万达网科董事长曲德君已就此事做出了回应,他强调称万达网科没有倒下,局部调整是为了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并称集团在实体商业+互联网方面积累了经验。
据曝光的《劳动合同解除通知》显示,万达网科为此次裁员向员工支付了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两个月工资作为补偿金,为员工缴纳社保至2017年12月。
而最令外界感到疑惑的,是一向低调的万达网科还未崛起就遭到重大变故,到底输在了哪里?
没熬过关键的2017年
万达网科成立的时间仅仅才一年多。去年10月份,万达集团调整产业结构,在原来的商业、文化、金融三大业务之外增加了网络业务,新成立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就此独立拆分出来,专注于做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新一代物联网模式。
虽然是新成立的集团,但万达网科旗下的经营板块却不少,包括了飞凡信息公司、快钱支付公司、征信公司、网络数据中心、海鼎公司、网络信贷公司等。万达网科从一开始的任务,就是在这些繁杂的业务中,摸索一条清晰的商业模式。
但这对万达网科似乎并不容易,2017年开工训话时,王健林就曾点名说,“网络公司要有突破,金融公司业务要尽快落定”,言下之意就是万达网科当时还未走上正轨。王健林甚至明确2017年网络集团收入要达到65亿元,并称2017年将是万达网科关键的一年。
公司与员工从2018年1月1日起解除劳动合同,此外,万达网科向离职员工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支付2个月工资作为补偿金,万达网科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到2017年12月为止。
万达这些年在建筑和娱乐业投资过多,摊子太大,建筑业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娱乐业反腐倡廉,靠公款娱乐的不敢了投了资回不了本,现在裁员,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
谢谢诚邀!
一个传统企业的变革和转型,不是单纯的人员调动,而是从思想,理念,创新的变革。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客户的需求才是企业该重视的。从联合百度,腾讯一起做电商,到现在万科的大面积裁员问题,也凸显出了领导层的方向和决策的失误。腾讯那么大的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在变革思考中,何况万科刚起步。
世界在变,你不变,就得淘汰出局,很现实的道理。作为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更应该有大局观,找准客户痛点,这样才能走吧更加长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万达电影最大股东是谁
众所周知,万达的创始人是王健林,很多人都以为万达最大股东就是他,但是近年来由于王健林遭受债务危机,连续抛售了手里的万达资产,因此目前万达最大股东已经易主,那么万达最大股东是谁?11月8日晚,万达信息公告称,截至2019年11月7日收盘,中国人寿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40375561股,通过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公司股份方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1078676股,共计增持上市公司41454237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6824%。
此次权益变动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万达信息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中国人寿还表示,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万达股份。
“消失”的王健林又杀回来了,大举收割房地产,透露什么信号
三年疫情,让地产从高峰一下跌到了低谷,有很多工程由于资金链断裂,都处于停工,或半开工状态,疫情终将会过去,而房地产将会随着疫情的终结引来井喷式发展,现金流是王者,王健林看准的是整个市场的长远利益,这是收购低进高出,到时候赚得盆满钵满,一个商人的大智慧和独到眼光。
由于三年多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疲软的现象,尤其是房地产受挫最严重。一方面是国家出台政策,遏制房地产无限制地发展,缩紧房地产商的贷款;一方面由于个人贷款买房受到疫情冲击,很多人出现了贷款断贷,房地产商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流保障,就出现不少的烂尾楼或者没钱开建的地块。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开发商,为了还贷款或者还高利息借贷,就不得不以低价出让自己的楼盘或者地块。作为房地产界的元老级人物王健林,资金雄厚,人脉广且做事一贯雷厉风行,又眼光独到,在别的房地产商割肉之时,就是他捡漏之时。作为一位很有眼光的房地产投资者,现在的他除了房地产,还涉猎很多不同的领域。而房地产一直都是他最熟悉,最擅长的,这时候买入低价地产,等待恰当时机再大赚一笔。他看好的一般都是赚钱的,赔钱他会做吗?
房地产市场犹在,商海沉浮,眼光要长远
行业低迷下,万达重回牌桌,从当初的买买买,到后面的卖卖卖,又到如今的买买买,商海沉浮,令人唏嘘。
需要说明的是,题目所说的“大举收割房地产”更多的是轻资产输出。
截至21年底,万达广场全国已开业418座。早在 2015 年,王健林就为万达规划了轻资产发展路线。2021 年 ,万达进一步将轻资产战略升级,全面实施 " 轻资产 " 战略。
今年经济下行,商场举步维艰,万达却收获颇丰,成都作为商场的头部城市,第13座万达广场正式落户成都西河,就是原雄飞生活广场。
高新区原红唐购物中心将打造为城南高新第二座万达广场—成都高新万达广场。另一座是环球中心北面的原奥克斯广场,更名后为成都锦城万达广场。
对万达而言,万达酒店、万达电影经营均承压,万达商管轻资产收获满满,这一次王健林带着万达商管又准备三冲IPO。
销售规模将持续萎缩,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人才持续分化,但是行业依旧存在,传统开发依然存在需求。
在2022年9月底,央妈出手稳定楼市。之前大半年甚至往前一年,个别房地产项目停工、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紧张,这些均影响了购房者的信心。
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扭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措施,以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的方式,支持有需要的城市推进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一些城市的“保交楼”也取得积极进展。
王健林大举收购房地产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玩房一辈子的企业家不会“无的放失”。
透露出了房地产现在处于“低迷危机期”,房地产几个大公司日子都不好过,再加上年底到来,银行的催收单像纸片一样频频飞来。这个时候就是“现金为王”。王健林同志4年前套现600亿撤离房地产,4年后整个行业都羡慕他,可见王健林同志的战略意识非常之强,懂得了“进退有度”,运用了“高抛低吸”的股市原理,运用得娴熟自如。何谓高手过招便知有无。
当今楼市房地产公司叫苦连天的时候,王健林同志“重归苏莲托”,拿着大把钞票来楼市实现“大目标”。这也正是王健林同志与众不同的地方。2022年是房地产最为艰难的一年,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王健林又反其道而行之,又开始了接盘抄底。今年8月11日,万达地产集团接盘中融信托鼎湖万达地产35%股权。另外,万达分别从兴隆商业集团手中接过了烂尾的葫芦岛项目,接管山西忻州田森汇,都改建为万达广场。与鑫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接管其旗下的多个项目;以7亿元拿下建业多个项目10年左右的运营权;拿下北京五棵松卓展和蓝色港湾两个大型商场;又在合肥接管万泓中心烂尾项目,预计到2023年之前还建完成万达广场。王健林又以9.57亿在青岛拿下两宗地块,并定下公司全年1000亿元的目标。
王健林同志从当初的“卖卖卖”摇身一变成为了如今的“买买买”,他化身楼市最美的“白骑士”,杀回房地产、接盘烂尾楼。综上案例,我们也不难发现,子弹充足的王健林虽然爱上了抄底扫货,但万达的主赛道仍聚焦于商业地产,并多以“轻资产”管理入场,同时更偏爱淘金盘活商业烂尾楼。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如今,曾抄底万达的融创和富力相继“爆雷”,王健林同志却王者归来,不免令人感叹。这也说明一个重要问题,房地产现已“渐露曙光”,开始并有复苏迹象。最后用英国诗人雪莱的一句诗作结束语: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碧桂园的股价,从19元跌到1元,王健林肯定心动了
龙湖地产的股价,从53.6跌到7.3,
中国金茂的股价,从6.46跌到1.01
绿地控股的股价,从42.9跌到2.55
旭辉地产的股价,从7.85跌到0.38,
这些万达竞争对手的股价,跌到白菜价,王健林满手现金,
很心动,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买哪一个好?
世茂地产的股价,从38.6跌到3.3
中南建设的股价,从11.2跌到1.96
当年融创、富力“救”了万达,现如今万达要“投桃报李”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今天的成功不代表未来的胜利,今天的低迷也不意味着未来的失败。
2016年,王健林成为了中国首富,万达迎来了巅峰,万达的总负债与万达的规模一起呈现爆发式增长。
俗话说盛极必衰,老王表示对此很有感受。
2017年监管部门开始着手调查海外投资集团贷款情况,出台了限制娱乐、房地产等境外投资的指导意见,万达受到冲击,遭遇股债双杀。
在随时可能暴雷的债务与现金流危机面前王健林选择了让万达断臂求生,抛弃重资产运营模式,改走以商业运营为主的轻资产模式。
万达出售了旗下大量项目,卖掉了文旅项目91%的股权和77家酒店,这一招不仅让万达迎来了回血还大大降低了负债率,更加重要的是逃过了2021年开始的地产行业萧条。试想如果万达还是2016年前的样子,那么王健林现在的处境绝不会比许家印好。
现在有不少人吹捧王健林的战略眼光,认为他预测到了地产行业的未来,这就是纯扯淡了,典型地用结果推过程。
万达当年卖资产可不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不卖现金流就断了,债务暴雷的最坏结果是万达像海南航空那样破产重整。无奈之下王健林不得不卖掉多年积累下来的项目,那时的接盘方里有现在过得不怎么样的融创和富力,当时可不是这样,老王贱卖资产是吃了亏的。
“消失”的房地产大佬王健林又携大量资金重新杀回房地产。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王健林此举当然不是为了当白衣骑士、不是为了什么家国情怀,而是说明房地产行业未来还是有机会的,还是有利可图的。眼下普通人看到的只有楼市低迷的现状,而像李嘉诚、王健林这样的大佬看到的却是绝佳的抄底机会。
5年前王健林面对当时万达的经营困境,毅然选择了断臂求生,开启了万达“轻资产经营”之路。如今看来他这步走得实在是太对了。短短5年时间,他不仅还清了当年欠下的6000多亿外债,还以1050亿的身价重新回到了《2022胡润全球房地产企业家榜》的第5名。现在房地产一片哀嚎之际,王健林却已经开始了他的抄底之路。
以他绝对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过人的胆识,以及过去翻盘的经历来看,作出这个选择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曾经三次当上中国首富的他,如今迎来了巨大的机会,相信不久就能看到他再次荣耀归来了!你怎么看呢?
万达又卖掉37家万达百货,苏宁接盘,王健林现在还这么缺钱吗
2月12日,A股公司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透露,正式收购万达百货全部37家门店。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万达集团的掌门人王健林,又卖资产了?昔日的“首富”,如今这么缺钱的么?
回顾老王的败家之路,自2017年起,他把文旅项目卖了,把77家城市酒店卖了,把万达电影的一部分股权卖了!外界都在猜测,老王这是有多缺钱?
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榜单披露,王健林的个人财富蒸发了10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37亿元),是中国财富缩水最多的富翁。
这和缺钱关系不大,万达之所以卖百货,原因也是很好理解的。
第一,转型需求
专注做自己最擅长的收租公业务,而卖货业务,苏宁是最擅长的。所以万达明白这一点后,就开始转型做轻资产了,很多万达广场现在都是轻资产,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盈利需求
2018年,腾讯,苏宁,融创,京东集体入股万达商业,条件是要求2023年万达上市,且2019年租金净收益要达到190亿元,如果低于这个数据,投资方有权要求万达给予现金补偿。
万达百货肯定不赚钱,之前开100多家,关到如今的30多家,要规模没规模,还不如租出去收租呢。
如今终于卖出去了,还卖给了老朋友,战略合作伙伴苏宁,就更好办了。万达没少和融创,苏宁,阿里做生意啊,都是老伙伴。
王健林的目标是未来收租产业越大越好,非核心产业能卖就卖。这跟缺钱无关,而是企业自身经营策略的转变。
所有的实业的负债率都非常高,有的公司负债率高达100%,所以万达当然缺钱,除了万达,还有万科等等都很缺钱,那为什么万达不断卖卖卖呢?因为他资金链快断了,从银行拿不到钱了,只能变卖资产保证现金流不断。
有时候,最穷的反而谁有钱的,资金链一断再有钱也会马上没钱。
万达到底卖了多少家当呢?
万达开始卖卖卖,是从2017年6月王健林卖了文旅给融创孙宏斌、富力的那笔600多亿,现在又卖了万达百货。
万达欠了多少钱呢?
有媒体报道万达负债高达4000多亿,而腾讯财报显示,万达商管有息负债为2103.66 亿元,此外万达还有地产。金融,文化三块,每个业务都会有负债,那加起来肯定就不止2103亿的负债了。
而且,每年如果按照8%的利息来计算,万达每年要支出160亿的利息,是不是很多呢?
关注我,获取更多互联网深度解读
这已经不是万达第一次出售资产了,王健林从17年就开始大量出售旗下物业和土地储备,降低负债率转型轻资产,融创中国曾以438.44亿元的价格接手万达13家文旅城91%的权益。
当时一度有传闻说万达出售国内众多重资产,打算去海外投资,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海外投资计划流产。
不过,尽管万达问题不断,但王健林个人当然不缺钱。
结合时下经济情况分析,万达的焦虑也可以理解,毕竟房地产爆发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万科高喊活下去,碧桂园频频降价,再也没有之前房市高增长期,而万科、碧桂园、万达这些房产企业,必须摸索出一条活下去的道路。
原以为万达已度过了最艰难时期,开始稳固,开始重新出发了,得知它继续在卖卖卖的这则信息,还是很感震惊。
遥想好多年前,在沈阳绿公司年会现场,王健林和马云是如何雄辩!他说:互联网是飞机的话,也是要落到地面的,意示互联网经济泡沫大。他们还打赌线上线下的发展前景,王健林并不认输于马云的。
如今一个提前宣布退休,一个在奋力自救,真是变幻无序的商业世界呀。
那年有个主题演讲,是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的专场,千余名企业家在台下听他讲“诚品没有利润不能活,只有利润不想活”的切身故事,听这名佛教徒讲解无常,场面火爆、感人。如今,吴清友先生已无常了。
我们很难相信,苏宁接盘万达百货是苏宁战略的主动选择,是苏宁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凶猛的出击,犹如20多年前在南京大战传统百货,后又碾压国美一样。这则信息,很明显是卖方急迫,找了一个好买家,是万达百货要脱手,万达集团要瘦身。
王健林的朋友还是很多,人情世故做得很不错。地产卖给了孙宏斌,后者是最凶悍最顽强的中青代房地产企业家,百货卖给了张近东,张是线下零售的王者。
万达自己在众细分领域没有做到数一数二,所卖的对象却都是数一数二的。曾经王健林联合百度、腾讯想挑战阿里,最后这三家巨头合力成立的电子商务平台没能实现目标,还没有苏宁易购转身的漂亮。之前转型难,现在干脆用卖卖卖来脱身。
2月10日消息,万达电影将收购万达影视95.77%股权,万达电影是上市公司,已不需要再卖了。进一步的联想是,万达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的?
国民老公王思聪可以卖吗?还是等待他来拯救万达帝国?
老王不缺钱,老王缺的是海量的资金。
根据之前媒体披露的消息,以及万达相关年报,2017年时候,万达集团总资产6000多亿,负债4205亿。也就是万达净资产是2000多亿元。
作为前中国首富,王健林赚到足够多,只要健康生活,足够几世无忧。
但同时作为万达的控制人,一位知名的企业家,万达又不能止步不前,更不能走向衰落,所以老王必须对自己的产业进行梳理,在以前看起来有序扩张的基础上,收缩战线,将自己的资源聚焦在核心业务上。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王健林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自己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一些产业剥离出去,然后回笼资金。
这些回笼的资金,用于偿还前期大肆扩张带来攀升的负债。这是风险控制的必然。然后还有一部分资金,用于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核心业务竞争力。
而作为一家迈向跨国经营的领先企业,哪些卖掉的产业回笼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当企业做大了之后,它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某个地域的小企业,而是全球范围内,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这样对于企业的资源,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是单纯保证目前的企业状态,慢慢打磨慢慢发展,可以说王健林是不缺钱的。但对于曾经登高为峰的王健林来说,现在这样止步不前,显然不是一个优秀或者说伟大企业家应该做的事儿。他的目光应该是更为遥远的未来,是将万达打造成一个传承有序的百年企业。这样,王健林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对核心业务进行重新加强,这些资源,当然包括海量的资金。
从钱的角度来说,王健林是不缺的;因为6000多亿的资产,每年会带来过百亿的收益。
从资本层面来考虑,万达是极度需要资金的。毕竟卖了那么多产业,也就收回不到2000亿本钱,包括卖给融创的文旅项目,以及同时卖出去酒店项目等等;与曾经4000多亿的负债,还不够一半。而且万达核心产业的进一步扩张,还是需要资金支持的。
王健林宣布万达告别房地产,却在甘肃发展旅游业,你怎么看
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的人会选择旅游,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对于王健林这样的商界精英而言,肯定是瞅准了商机。而就甘肃而言,发展旅游业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甘肃的旅游资源来说,一是有可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地湾文化将华夏文明推向了8000年前,伏羲,轩辕,女娲在甘肃天水这方土地上诞生,飞将军李广,西汉名将赵充国,蜀国名将姜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张骞,霍去病在河西走廊留下了铿锵足迹………,甘肃从历史走向未来,留下了太多的印记和可开发的资源。二是有可开发的自然资源。甘肃就像一个漂亮的彩带,连结起了山水江南和雄关大漠。有嘉峪关雄关,有戈壁草原,有丹霞地貌,有陇上江南,走进甘肃可以一览华夏不同的自然风貌,甘肃印象不是人们所说的骑着骆驼上班,而是在粗犷中蕴含着灵秀。三是有着丰富的名胜古迹。四大石窟甘肃有二,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伏羲庙等历史遗存,著名的旅游景点都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四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甘肃是一个贫困省份,旅游投入不足,开发不够,导致旅游业发展滞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甘肃必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发展的空间更大,潜力更足,万达要拓展新的市场,甘肃需要大的投入,两者需求间的高度契合,催生了王健林选择来甘肃投资旅游业!以上拙见,请指正!
王先生眼光锐敏独到,开发甘肃旅游业是先生的明智选择,从甘肃的人文地理及得天独厚的精美旅游资源为依托,会给甘肃及全国旅游业发展起到楷模作用,会给国家和人民一个新的闪亮明珠景点为指导景点!
万达集团总裁王建林宣布离开房地产,到甘肃发展,如果真的想在甘肃发展,造福甘肃人民是一件大好事。也适合中央大力发展西部经济,精准扶贫,振兴甘肃经济。希望早日付诸实施。
谢邀
王建林宣布万达告别房地产,却在甘肃发展旅游业,你怎么看?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近几年房地产业由于存量太多,另外国家对房价的调控力度加大,很多房企的利润已大不如以前,房地产业的黄金年代已成为过去。在这时候万达退出房地产,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王建林宣布进军甘肃旅游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首先甘肃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即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嘉峪关、张掖七彩丹霞等等旅游资源,又有很多绝美的草原、大漠风景有待开发。甘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在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甘肃两条旅游大环线上。另外,去往新疆的旅游很多都要经过甘肃,这在国内旅游是少见的。
兰州可以说是西部旅游最重要的结点城市,是去往青藏、宁夏、新疆、内蒙、陕西、四川的旅游枢纽,所以万达着眼在甘肃投资旅游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
旅游业在国内是朝阳产业,每年旅游所产生的价值都在迅速的增长,真希望有更多更有实力的公司,投资旅游业,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
王健林宣布告别万达房地产,一定是看出新的发展机遇,才告别万达房地产的,看来这个人是个动脑筋的人,有经济头脑之人,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很有眼光,看到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现在民生生活中,旅游业正是改变生活环境的事业,正在推广和发展时期,解决贫困扶贫,国家重点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西部贫困地区国家重点开发,甘肃属于西部地区之一。
王建林看出机遇,抓住这个机会选择发展旅游事业,由于现在人们生活不断提高,旅游也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旅游的人数是越来越多。是发展经济而扶贫的好事业,因此王健林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告别了万达房地产的。
形势逼人,机会难得,机不可失,时不在来,王健林一定是经济家,智商很高,太聪明了。谢谢邀请。
谢!我随不懂什么旅游业,我对王健林的想法还是支持的,虽没去过甘肃,但那里的旅游资源还是很丰富的。王健林的眼光定有独道之处,我想信王老板独树一帜,定会为当地百姓带来就业。以上是本人的一点小小看法!谢谢!
Hi, 我是旅游领域创作者:绕着地球玩,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王健林宣布告别房地产,在甘肃发展旅游业,我的观点如下:
1. 从政策层面分析,受宏观政策的影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中央抑制投机需求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限购、限贷、限售等诸多调控手段并用,极大抑制了老百姓的投机需求。
万达的房地产产业势必受到打击,房地产行业的寒冬悄然来临,这对于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打拼了近30年的王健林来说,是有切身体会的。如何转型,是摆在万达面前的一大课题。
万达告别房地产,可以实现“轻资产”转型,进行千亿资产的大腾挪,再分配。而进军文旅产业,这恰恰是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产业,可谓眼光独到。
2. 从旅游业态发展分析,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是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许多省市的旅游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完成了全产业链的配套,产业聚集效应凸显。相对于旅游发达省市,甘肃省稍显落后,这正是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
甘肃,自古是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重镇,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走廊的建设,甘肃有望成为下一个投资热土。王健林大手笔在甘肃发展文旅产业,一定是看到了商机,应该不是赔本去扶贫的。
一是甘肃旅游资源丰富,地价便宜,投入成本低。
二是甘肃作为经济欠发达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欲望相当强烈,为了能吸引到大的投资商,当地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估计也是相当诱人的。
三是顺应国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政策,寄希望能充分享受国家的政策红利,投资搞商业紧跟政策走肯定不会错。
万达早就成立了经济研究院,相信万达团队前期肯定进行了全面评估,这也是老王在风云变幻的商海中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优势。
万达集团在1992年发生的事
1992年,王健林争取到大连第一批股改企业名额,改名为大连万达房地产集团公司,著名的万达集团正式成立,在随后的92-94年之间,万达地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以后的地产版图赚到了第一桶金
万达集团是怎么从国企变成私企的
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在1988年创立了大连万达集团公司,最初是一个国有企业。在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万达开始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
1992年,中国政府开展了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和股份制改造。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万达也在1994年将公司改组成为股份制民营企业。这也意味着他们开始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引入多元化的股东。
此外,王健林本人在个人层面上也进行了转型。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开始将自己的经营重心从地产领域转移到文娱、酒店等领域,并逐渐形成以万达广场为主导的全球购物中心网络。同时还开始布局金融、体育等领域。
此外,在200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得到更多支持和机会,万达进一步扩张并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万达集团从国有企业变成私营企业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转型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过程,既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也受到创始人个人规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作用。
这个问题应该问问大连市的历届领导,我是一普通百姓,怎能了解并说得清楚这个问题,再说,国企改为私企,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又不止万达一家。不管如今怎样,万达曾为大连足球还是有过贡献的。
万达集团是在90年代初,中国开始推行国企改革,推行“变国企为私企”的股份制改造。王健林抓住这一机会,通过员工持股和收购等方式,逐步增持万达集团的股份。1992年,王健林离开西岗区政府,全职负责万达集团的管理。这标志着万达开始从政府部门转变为私营企业。
不要问怎么国改私的,只看为什么但凡老板都想着要移民?若无当年企改国有企业被贱卖,哪来今日那么多富豪?当年企改,给地方决定权过大,而实施者大多都是政工出身,根本不懂企业和经济,而买的又是专业搞企业多年的管理者,想想,可能卖出个真实价格吗?
2000年之前,小企业里厂长们上下班仍是一辆自行车,但企改后,厂长们一夜间都成了轿车。2000年之前,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仍是有钱有能力的活跃在各行业之前的一批能人,但2000年之后,各原大集体小国营企业的原老板们成了最有钱的一批,这一批人大多靠的就是原企业几十年积累库存和原企业土地出让。
现在原大集体小国营的下岗职工还在,若再过个三十年,还真没人能说明白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国企变私企不在乎是人为操作,套路是连续让企业亏损,差不多达到资不抵债地步,然后,国资委实在不甘国有资产负债累累损失而转让;或者,国企在亏损时,发行战略投资者入股投资以挽回经营颓势,后股份不断转让变成小股东,这样就变私企了,又或者是:有好技术高新技术必须引入创新的,国企也会合作加盟,这样控股不断稀释后,做不了大股东,被外资控股的!资本运作下的企业很容易流失自我,这样国企也就易手于人!
万达是不是这样从国有资产变为民营的,不得而知!反正当初老总王健林把企业变成自家企业自己成为老板,到现在已经合法化,无可非议了。
国有资产流失,怎么流失的,外行人不得而知,反正合法合理走程序是必然的,可能允许引入战略投资者为契机吧,然后各种转让出去了。也有地方政府财税压力卖资产度日的,像万达那样,局限在一个地方国有资产怎么也不会发展全国布局,企业做大做强,所以说转让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一句话,企业在国内发展交税也是利国利民的吧!
所有的囯企变私企都是先改成股份制,原国企的厂长副厂长以及其他的核心管理人去银行贷款,买下整个国企,自己卖自己买,设备全部贱卖然后自己买。厂房及地皮贱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像征性地买,然后回匮大把的钱给他们。工人没有钱买,为了平息不滿,每人也能到一两股,大家皆大欢喜,然后搬家另起炉灶,和原来的国企再无半点关系,不管原来的国企规模有多大,从此就这样消失变成了私企。万达是怎么从囯企变成私营企业的我不知道,一般情况下国企就是这样变私企的。
国企变私企,集体归个人———这是特殊时期“资本运作”个人承包角色转变而形成的“静悄悄地社会巨变”;这也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角色的必然结果!
结果呢!“敢于吃螃蟹者”“下海了”,有人淹死了销声匿迹;有人出名了,一夜暴富!王健林父子就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就像名人马云,是时代创造了神奇的马云,不是马云创造了时代。
万达集体“转变角色”的历史,也是时代“巨变”的缩影。一个人能量再大,也是很渺小的,时代不给你机会,社会不能容纳你,你也是“凤凰”落在“鸡群里”,成为“异类”,没有人会欣赏你的!
何况很多人,不是凤凰,很像“鸡群”里的一只“乌鸦”而已。乌鸦与鸡挣食,鸡会愤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