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山有什么
四川广元山脉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川西北的岷山。岷山是中国第一高峰之一,也是四川的重要名山之一。岷山峰峦叠嶂,山势雄伟壮观,被誉为“天下第五山”。岷山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中溪流纵横,瀑布飞泻,景色秀美。此外,岷山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许多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其中,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岷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登山和探险。
中国已经灭绝的海洋动物有多少种
世界12种濒临灭绝动物 ,其中有几种是海洋的.
1.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奥里诺科鳄鱼:南美洲体形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12种最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
3.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据专家估计,世界上仅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滩生态环境变坏的影响,被渔民大量捕杀.
4.兰.坎皮海龟(L.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围内12种最濒危动物中唯一数目成增长趋势的动物.需经历11-35年成长期.
5.奥瑞纳克鳄鱼(OrinocoCrocodile,学名为Crocodylusintermedius) 仅有250-700只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内瑞拉境内.
鲁迅在他的不少作品里都提到“目连戏”,这个“目连戏”是什么样的戏呢
四下一片漆黑,深蓝色的灯光打在烟雾缭绕的白色雾气上,阴森恐怖的画面中,突然蹦出一个花脸的大鬼,张着血盆大口,朝一女人扑去,女人双手颤抖,左顾右盼正准备寻找藏身之处,大鬼迎面飞起,一脚将女人踹倒在地,紧接着又蹦出几个青发红面的小鬼,巨齿獠牙,拿着锁链、刀叉、套版子,朝着惊魂失魄的女人走去,阴森诡异的背景音乐,让人背后一阵发凉,眼看女子就要被众鬼捉拿了,我大叫一声,捂住眼睛不敢再看。
没错,我看的就是鬼片,鬼片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爱看的电影题材,有的人是出于心情压抑,想通过鬼片来转移注意力,还有的人就是单纯的喜欢刺激的感觉。电影中悬疑的的故事情节,诡异的背景音乐,还有那让人寒毛卓竖的鬼脸,每一样都深深吸引着这些追求刺激的鬼片族。
不过我看的这个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鬼片,而是河南省南乐县流传的民间鬼戏,最早通过印度的《佛说盂兰盆》传入我国,唐朝时期人们将其改编成说唱文学《目连救母》后,从此被世代传承下来,据说它是历史上最为有名、剧种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汉传佛教戏剧,堪称戏剧的“鼻祖”和“活化石”。同样爱看鬼片的我,最近也迷上朋友给我介绍的这个乡村鬼戏“目连戏”,它不仅含有中国戏曲界特有的韵味,而且从故事情节、配乐到鬼的形象,每一样都不亚于现在的鬼片。
周末空闲时终于有机会和朋友来到了南乐县的前郭村,亲自体验一下,这个流传了近千年鬼戏地方的目连戏的风采,也就有了开头那段惊悚的画面。来之前朋友就告诉我说,目连戏之所以叫《目连救母》,是因为它主要讲述目连的母亲被好吃懒做的弟弟陷害,被阴间的阎王派鬼捉拿,目连在长大习得一身本领后,救出母亲,为其洗涮冤屈的故事。听着就让人产生好奇和联想的剧情,来到这后也果然没有失望。
当戏中锣、鼓、大镲、海螺、大弦、这些中国戏剧特有的伴奏一出来的时候,整个注意力和情绪都跟着故事的发展一起跌宕起伏。目连鬼戏“鬼”就在“鬼”在,它不仅是故事情节都有鬼的存在,连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都给观众制造出一种恐怖的氛围,完全把观众带到想干又不敢看的刺激当中。尤其是它脸谱的设计,或青面红发、或红面绿发,各个都双目凶恶,在加上其中一些带彩的,像锯解、开膛破肚、喷火等特技,看得我完全入了迷,身旁的观众们都不离神,有惊悚的镜头时还会配合的大叫,还有一些年轻的女孩甚至闭上眼睛,老一辈的鬼片还真是不输现在呢。
让我们来追根溯源的了解一下吧~
首先,目连戏是戏剧的一种
什么是戏?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
演员在舞台上化装表演故事的艺术:~剧。~文。~码(戏曲演出的节目)。~剧性。
其次,什么是目连?
目连是个人名,他是佛教故事中的一位大孝子,西晋·竺法护翻译的《盂兰盆经》中叙述目连始得六通后,想要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却发现亡母生于饿鬼道中。目连盛饭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连哀痛,于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诉目连,其母罪根深结,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应仗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于是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为父母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以此大功德解脱其母饿鬼之苦。
最后,什么是目连戏?
目连戏是一类戏剧的总称,这类戏以《目连救母》的故事为题材,结合了佛教与儒家思想中的孝道的戏剧艺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古老剧种,是目前有据可考的第一个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
这个“戏祖”的足迹还遍布大江南北:
明初,安徽南陵已有以搬演目连戏为主的戏班。之后,安徽的泾县、旌阳、宣城、太平,江苏的宜兴,浙江的绍兴、新昌、开化,江西的婺源以及湖南、四川、山西等不少地方都有目连。
目连戏和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是浙江绍兴人,👆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目连戏早就在绍兴有所传播,而且又是最早的戏剧,所以在那个年代,鲁迅先生的娱乐活动基本离不开目连戏😉所以目连戏对鲁迅先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目连戏最吸引人的,就是对“鬼”的世界的表演,鲁迅对这类文化“小传统”的偏爱,形成其独特的审美爱好与文化取向,便有他对情节和形象的夸张怪诞诡异,且常寓讽喻于故事之中的表现艺术的独特喜好。
此外,目连戏所体现的那股赴汤蹈火、百折不回的精神,也恰恰与鲁迅“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的坚韧相一致。
——牟伯永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成就于养育他的绍兴,
所以绍兴的各种文化形式,都对他的作品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鲁迅在他的不少作品里,都提及“目连戏”,如《社戏》、《女吊》等。这既体现鲁迅对“目连戏”的喜爱,也反映了“目连戏”的影响力之大。那“目连戏”究竟是什么戏呢?这就有必要对“目连戏”的演变历史及其内容做一番梳理。
目连是一个佛陀的名字,“目连戏”讲述的是目连救母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印度佛经——《佛说盂兰盆经》,经文说的是佛陀目连为救其母于恶鬼道中,在佛的点化之下于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会斋僧,得到十方众僧之力,最终度脱其母。
东汉时期,随着印度《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国,目连救母故事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传播范围日益扩大,并逐步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目连文化。中国版的“目连救母”说的是一个叫目连的人,他的母亲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受尽折磨。目连是个很有孝心的儿子,他心中不忍,每次去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 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黑乎乎的粥,得以骗过小鬼,最终救得他的母亲。福州的“拗九节”、“拗九粥”,就是根据“目连救母”的故事而来的。在这一天,已经出嫁的女子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所以“拗九节”又称“孝顺节”。
“目连救母”的戏曲在中国流传范围相当之广,现已确知的就有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北京、山西等省份。不同地方表演“目连救母”艺术形式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类的,即着重体现了目连对母亲的“孝”。其实纵观整个目连救母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目连戏”在中国的千年演变过程,折射的正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进程。